摘 要:目的 為了滿足汽車制造鋼板選材和規范汽車鋼板進廠檢驗評價的需求,總結國內外表面粗糙度測量標準的特點,通過與國內外試驗室開展比對試驗,在積累大量測試數據的基礎上,制定出一種汽車板表面粗糙度檢測試驗方法。方法 針對汽車材料試驗室鋼板表面粗糙度測試的實際需求,設計完整的規范儀器測量條件設置和評價條件選擇內容,制定測量汽車板表面粗糙度的100mm×100mm正方形試樣上的編號、軋向標注和具體測量位置圖,規范測試位置;提出試樣制備要求;描述關鍵測試流程要求,形成一套方便測試現場使用的標準化作業程序。結果 汽車用毛化冷軋板的表面結構,決定了取樣長度分別為0.8mm和2.5mm時,表面粗糙度測量值相差不大;熱軋板的表面粗糙度測量值,符合隨取樣長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規律。結論 該試驗方法是與ISO國際標準接軌、突出現場實用性,可在汽車行業通用的汽車板表面粗糙度檢測試驗方法。本文由青島拋丸機生產廠家青島淳九整理
關鍵詞:汽車用鋼板;冷軋板;熱軋板;表面粗糙度;試驗方法;標準化作業
中圖分類號:TG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660(2015)10-0124-08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10.021
目前,與測量表面粗糙度(Ra)相關的國家標準[1—2]和ISO國際標準[3—7]有十多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中國國家標準[3—7]和日本工業標準[8]已全面等同采用ISO國際標準[3—7]。這套ISO國際標準[3—7]的特點側重于表面粗糙度測量的頂層平臺規劃,具備綱領性技術文件的基礎支撐作用。這些標準分門別類地規范了表面粗糙度測量涉及的相關內容,是面向各個行業通用的。實際測量汽車用鋼板(以下簡稱汽車板)時,還需要用戶根據經驗選擇測試參數設置內容。
測量表面粗糙度的英國標準BS1134—2010[9]和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標準ASMEB46.1—2009[10],都屬于表面粗糙度測量的國家層面設計,用大量篇幅介紹了測量表面粗糙度涉及的相關專業知識,在實際應用中具有指導作用,但對于具體的汽車板測試操作還有一段距離。
在專用于測量金屬平板的表面粗糙度層面,國家標準有GB/T2523—2008[1],其中的測量表面粗糙度的標準取樣長度直接引用自ISO4288—1996中的表1[4],沒有具體規定測量鋼板的取樣長度,由用戶根據經驗選取。歐洲標準包括早期使用的德國鋼鐵協會標準
SEP1940—2002[11]和現在使用的歐洲鋼鐵標準化委員會標準DINEN10049—2006[12],二者均是在引用了5個ISO國際標準[3—7]的基礎上制定的;唯一的不同是沒有根據被測鋼板Ra值被控制在0.6~1.9μm[13]之間的客觀條件,將取樣長度由適合鋼板的0.8mm向上跨越一檔更改為2.5mm,以實現為金屬平板表面粗糙度測量制定專用標準的目標,與英國和美國標準規定將0.8mm作為優先采用的取樣長度不一致[14]。
針對汽車制造鋼板選材多樣性的需求,保證鋼板原材料進廠實物檢驗評價數據準確有效,對于企業層面的汽車材料試驗室而言,急需開發方便在測試現場直接指導具體操作的汽車板表面粗糙度試驗技術。為此,筆者借鑒2006—2008年與國外某汽車材料試驗室和國內某主流鋼廠品質檢驗中心,開展汽車板表面粗糙度比對試驗[15]的經驗,以科學、技術和9年工程測試積累的大量試驗數據為依托,借2003年6月9日東風汽車公司與日產汽車公司合資的契機,學習國外汽車先進制造技術,并在融合歐洲表面粗糙度測量標準[12]特點的基礎上,制定出一種面向汽車行業、遵循
關鍵詞:汽車用鋼板;冷軋板;熱軋板;表面粗糙度;試驗方法;標準化作業
中圖分類號:TG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660(2015)10-0124-08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10.021
目前,與測量表面粗糙度(Ra)相關的國家標準[1—2]和ISO國際標準[3—7]有十多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中國國家標準[3—7]和日本工業標準[8]已全面等同采用ISO國際標準[3—7]。這套ISO國際標準[3—7]的特點側重于表面粗糙度測量的頂層平臺規劃,具備綱領性技術文件的基礎支撐作用。這些標準分門別類地規范了表面粗糙度測量涉及的相關內容,是面向各個行業通用的。實際測量汽車用鋼板(以下簡稱汽車板)時,還需要用戶根據經驗選擇測試參數設置內容。
測量表面粗糙度的英國標準BS1134—2010[9]和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標準ASMEB46.1—2009[10],都屬于表面粗糙度測量的國家層面設計,用大量篇幅介紹了測量表面粗糙度涉及的相關專業知識,在實際應用中具有指導作用,但對于具體的汽車板測試操作還有一段距離。
在專用于測量金屬平板的表面粗糙度層面,國家標準有GB/T2523—2008[1],其中的測量表面粗糙度的標準取樣長度直接引用自ISO4288—1996中的表1[4],沒有具體規定測量鋼板的取樣長度,由用戶根據經驗選取。歐洲標準包括早期使用的德國鋼鐵協會標準
SEP1940—2002[11]和現在使用的歐洲鋼鐵標準化委員會標準DINEN10049—2006[12],二者均是在引用了5個ISO國際標準[3—7]的基礎上制定的;唯一的不同是沒有根據被測鋼板Ra值被控制在0.6~1.9μm[13]之間的客觀條件,將取樣長度由適合鋼板的0.8mm向上跨越一檔更改為2.5mm,以實現為金屬平板表面粗糙度測量制定專用標準的目標,與英國和美國標準規定將0.8mm作為優先采用的取樣長度不一致[14]。
針對汽車制造鋼板選材多樣性的需求,保證鋼板原材料進廠實物檢驗評價數據準確有效,對于企業層面的汽車材料試驗室而言,急需開發方便在測試現場直接指導具體操作的汽車板表面粗糙度試驗技術。為此,筆者借鑒2006—2008年與國外某汽車材料試驗室和國內某主流鋼廠品質檢驗中心,開展汽車板表面粗糙度比對試驗[15]的經驗,以科學、技術和9年工程測試積累的大量試驗數據為依托,借2003年6月9日東風汽車公司與日產汽車公司合資的契機,學習國外汽車先進制造技術,并在融合歐洲表面粗糙度測量標準[12]特點的基礎上,制定出一種面向汽車行業、遵循